close

Vive_L  

原來忙碌的公務生活是真的會吞噬你的思想活力的。
幾乎生命中的每一個小節都被不耐、怨恨、匆促給玷污,慢慢地串起來就成了一首腐爛發臭的進行曲,不耐煩地活著。
漸漸地連臉皮都加速下墜,成了晚娘臉,濃濃的怨。

但還是有些靈光,偶爾會閃現在生活中。最近看了不少電影,已記不清順序,總之就想到甚麼寫甚麼。

昨天看了蔡明亮1994年的「愛情萬歲」,距今快要20年,照樣是部台灣人不買帳但外國讚譽有加的作品。早得知蔡明亮的作品以晦澀難懂,任性自溺出名,第一次挑戰也就抱好了心理準備。想不到竟覺得蠻好看的。男主角與男配角是那時都還很年輕,骨架細瘦的李康生跟陳昭榮,女主角是已有一定資歷的楊貴媚。全片角色就這3人,台詞更是少得可憐,配樂則是連個影兒都沒有。但我卻不覺無聊。早聽說了蔡明亮的作品常常不是在講一個有頭有尾的完整故事,而是致力於捕捉一段生命狀態,觀影者就這樣被唐突地拋擲其中,去正面面對影中人的內心狀態。「愛情萬歲」並不難懂,即使不靠台詞,也能從角色的行動中得知一切。

這是個關於孤獨寂寞的都會故事。

生活在這日復一日繁忙的城市中,房屋銷售員林小姐疲於奔波於馬路、巷弄、白天、黑夜,穿越一棟又一棟的空屋,講著一通又一通的公務電話,上廁所也隨時注意儀容,完全沒有靜下來傾聽自己內心的時間。惡性循環,黑夜的孤獨反噬越加強大,逼迫她一再同路邊勾搭上的男人阿榮上床,完事後再更加空虛、破碎的離去。銷售空屋的她,自己彷彿也成了一棟空房屋,任憑過客霸佔、踩踏。

沈默寡言的小康,片中一直出現大量喝水的鏡頭,彷彿是一隻快要乾死的魚在陸地上掙扎求生。或可解釋為小康的生命處在一種飢渴的邊緣狀態。身為同志的他,做著銷售納骨塔的工作,鎮日與乏味的廣告單相伴,與人群沒有一絲交流。這可從他在公司中闖入一間房,裡頭的同事們熱鬧歡愉地玩著遊戲,完全沒有人注意到小康,小康也默默地消失在背景之中可看出他於這社會的邊緣地位。他潛入空房居住,意外認識了擺地攤的阿榮,默默地把感情寄託在阿榮身上。他不再對著西瓜性幻想(親吻、衝撞、吞食),而是去超市買好料,跟阿榮一起吃火鍋,還細心地幫忙夾菜,幫洗阿榮發臭的衣服。甚至在阿榮與林小姐纏綿時,於床底下自慰,彷彿感同身受一般。

片名「愛情萬歲」雖是反諷現代人感情上的空虛寂寞,但就小康愛戀阿榮這一段,是讓我覺得窩心的。不管怎樣,感情終於流動了起來,對照林小姐孤獨無依的日常生活,那對比是更加強烈動人。一個賣空間給死人,一個賣屋子給活人,交易成功,客戶們各得其所,而銷售員的歸宿呢?在外表各方面看起來相反的兩個人,內在卻是一樣的孤獨悲涼。

這讓我想起「八月三十一,我在奧斯陸」這部片,那些個行走於瑞典街上看似朝氣、有目標的行人們,各自在人後,是怎樣被巨大的孤寂給吞噬。那是一種集體寂寞,一種潛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不斷產生的與現實的拉鋸。融入社會與情感渴求像是每個人天生的使命與驅力,使人拼命縮減、或擴大生命的尺寸而疲憊不堪。片中少女朗誦著一長串想達成的目標,越聽越使人心煩,焦躁,如同猜火車片頭的「get a life」,催促著你的腳步,硬要把你推擠到前線,去一再達到那甚至都搞不清楚意義的目標。

地攤少年郎阿榮,兩袖空空,來去自如,有便宜可占就拿,不太考慮他人的獨身主義者。他不像林小姐或小康,壓抑著滿腔情感,想尋覓一個寄託,他純粹是自我慾望的發洩。都市叢林中,一樣的速食行為背後,卻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。

片子末了,林小姐獨自行走公園長長的步道,太長了,那鞋跟跺跺跺的延綿聲響聽得叫人心煩。她最後落腳於公園長椅上,陡然地悲從中來,旁若無人地啜泣,越哭越傷心,披頭散髮地破敗形象,與之前光鮮亮麗的模樣完全不同,卻彷若這尚未完復的公園殘景,荒涼悲愴的哀號一聲聲地迴盪於這叫人難以忍受的冷漠空間。才濛濛亮的天,壟罩著這都市叢林,鏡頭定在這被邊緣化的狀態,長達五分鐘,我們被迫,真的是被迫,近距離看著、無處可逃地聽著楊貴媚聲聲號泣,好容易平息,不一會兒卻又彷彿悲從中來似地,那哭聲又放大了,顯地沒完沒了。

人生阿,就是在那沒完沒了的悲傷中求著一時半刻的歡愉滿足阿,我們終究是這麼微小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onkja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